婦科疾病是女性生殖系統及相關組織的疾病統稱,涵蓋外陰、陰道、子宮、輸卵管、卵巢等部位的病變,部分疾病還涉及乳腺及內分泌系統。以下從常見類型、典型癥狀、高發人群及預防要點展開說明:
一、炎癥性疾病
陰道炎
常見的婦科炎癥,包括細菌性陰道病(分泌物灰白色、魚腥味)、霉菌性陰道炎(豆腐渣樣白帶、外陰瘙癢)、滴蟲性陰道炎(黃綠色泡沫狀分泌物、性交痛)。巴州婦科醫院醫生說孕期女性因激素變化更易感染,需避免濫用抗生素,日常注意外陰清潔但不過度沖洗。
宮頸炎
分急性與慢性,慢性宮頸炎多由急性未及時治療發展而來,表現為宮頸糜爛樣改變、接觸性出血。HPV感染是重要誘因,建議21-65歲女性定期進行TCT+HPV聯合篩查。
盆腔炎(PID)
包括子宮內膜炎、輸卵管炎等,多因上行感染(如不潔性生活、宮腔手術操作后)引發,急性期可伴高熱、下腹痛,慢性期可能導致輸卵管堵塞,是不孕的主要原因之一。需足量足療程抗生素治療,性伴侶同治。
二、腫瘤性疾病
子宮肌瘤
女性常見良性腫瘤,由子宮平滑肌細胞增生形成,與雌激素水平相關。多數無癥狀,較大肌瘤可致經量增多、經期延長、腹痛壓迫感。近絕經期女性可觀察隨訪,癥狀明顯者需手術剔除或子宮切除。
卵巢囊腫
生理性囊腫(如黃體囊腫)可自行消退,病理性囊腫(如巧克力囊腫、畸胎瘤)需警惕扭轉或惡變風險。巴州婦科醫院醫生說卵巢癌因早期無癥狀,被稱為“沉默殺手”,建議結合超聲、CA125等指標篩查。
宮頸癌
病因明確的婦科惡性腫瘤(高危型HPV持續感染),早期可通過宮頸篩查發現。接種HPV疫苗(9-45歲佳)聯合定期篩查可顯著降低發病率,晚期表現為陰道流血、惡臭排液。
三、內分泌及生殖系統疾病
月經失調
包括功能失調性子宮出血(功血)、多囊卵巢綜合征(PCOS)等。PCOS患者常伴多毛、痤瘡、肥胖、排卵障礙,易導致不孕及糖尿病風險增加,需通過激素調節、生活方式干預治療。
子宮內膜異位癥
子宮內膜組織生長在子宮外(如卵巢、盆腔),引發痛經、性交痛、不孕,囊腫破裂可致急腹癥。治療需結合年齡、生育需求,采用藥物抑制雌激素或手術切除病灶。
不孕癥
女性因素占40%-50%,包括輸卵管堵塞、排卵障礙、子宮內膜異位癥等。輔助生殖技術(如試管嬰兒)可幫助部分患者,但需先排查男方因素及免疫性不孕。
四、盆底功能障礙性疾病
子宮脫垂
多見于中老年女性及多產者,因盆底肌松弛導致子宮沿陰道下降,表現為陰道腫物脫出、下墜感,嚴重者需手術修復。
壓力性尿失禁
咳嗽、大笑時漏尿,與妊娠、分娩損傷盆底肌有關,可通過凱格爾運動、電刺激治療,重度需手術。
五、性傳播疾病(STDs)
如淋病、梅毒、生殖器皰疹、尖銳濕疣等,主要通過性接觸傳播。早期癥狀可能輕微(如分泌物異常、皮疹),延誤治療可致盆腔炎、不孕甚至危及生命,需及時就醫并通知性伴侶檢查。
六、其他常見疾病
乳腺疾病
乳腺增生(與月經周期相關的脹痛)、乳腺纖維瘤(良性腫瘤)、乳腺癌(無痛性腫塊、乳頭溢液)。40歲以上女性建議每年乳腺超聲+鉬靶檢查。
外陰病變
如外陰營養不良(外陰白斑)、前庭大腺囊腫(巴氏腺囊腫),后者感染時形成膿腫,需切開引流。
預防與篩查建議
定期體檢:21歲以上女性每年婦科檢查,包括婦科超聲、宮頸篩查(TCT+HPV)、乳腺檢查。
疫苗接種:HPV疫苗、乙肝疫苗(乙肝可通過母嬰傳播影響生殖健康)。
健康生活:避免不潔性生活、減少人工流產、控制體重、規律作息,降低內分泌紊亂風險。
及時就醫:出現異常陰道出血、分泌物異味、下腹劇痛、乳房腫塊等癥狀,切勿自行用藥延誤診治。
婦科疾病種類繁多,早期干預是關鍵。女性應關注生殖健康,建立良好篩查習慣,出現不適及時尋求專業醫療幫助,避免因“諱疾忌醫”導致病情加重。